于佳祺律师

全国服务热线

15901599448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15901599448

于佳祺律师

网址:http://www.yujiaqi360.com/

联系人:于佳祺律师

手机:15901599448

邮箱:yujiaqi@jingsh.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7号京师律师大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2025-08-28]拐卖、收买妇女、儿童犯罪立法省思及重构
刑法将拐卖、收买妇女、儿童的行为,分设在第240条拐卖妇女、儿童罪和第241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依据是行为类型的同一性,无视被害主体法益侵害有重大区别。
[2025-08-27]数字时代金融诈骗罪的司法困境与出路
数字技术催生的新型金融产品与行为模式加剧了金融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困境。
[2025-08-26]数字经济刑法保护中“数据信息”概念之提倡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客体,数据刑法保护体系构建的前提是厘清数据的概念边界。
[2025-08-25]网络暴力刑事治理的归责逻辑重构与规范迭代
网络暴力面临因果关系判断不清、归责对象难以明确,以及现有罪名处罚局限的刑事治理困境。
[2025-08-22]认罪认罚案件中的隐性协作现象及程序规制
认罪认罚案件中的隐性协作现象是办案机关与辩护律师相互配合,共同说服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行为。
[2025-08-21]“提供重要线索型”立功的类型化分析
我国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5-08-20]我国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现状与出路
我国还缺少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完整设计,虽然刑法第64条规定了对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
[2025-08-19]非对峙型受虐妇女反杀案:现状检讨与纾困路径
在非对峙型受虐妇女反杀案中,对于优先考虑出罪还是量刑情节,理论界与司法实践存在明显的分歧。
[2025-08-18]以犯罪主观不同,厘清“盗窃”与“诈骗”
对于盗骗交织型案件的认定,应当基于法条确定盗窃罪与诈骗罪的行为类型,并认识到作为大前提的法条并不仅仅限于刑法分则,进而肯定犯罪主观方面对犯罪客观方面的影响,从而厘清犯罪主观方面对于盗骗交织型犯罪行为定性的作用。
[2025-08-15]调查取证,还人清白——张国贤被控受贿案
调查取证,还人清白——张国贤被控受贿案
[2025-08-14]“断卡”行动背景下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司法研究
近年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高发,其作为上游犯罪的帮助犯,应遵循共犯从属性原则。
[2025-08-13]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判断
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判断包括不法侵害存否与程度两个维度。
[2025-08-12]高质效办理重大刑事案件重在完善侦诉协同机制
重大刑事案件办理必须立足重大刑事案件自身的性质和特征,融合刑事诉讼规律,建立健全以“侦查取证为重心”的侦诉协同型刑事指控体系,保障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2025-08-11]行政犯违法性判断的从属性和独立性研究
对于行政犯而言,存在着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类型的重叠或交叉,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导致现实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不畅。
[2025-08-07]犯罪追诉数字化背景下嫌疑判断的演化与程序法规制的因应
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犯罪嫌疑的生成与判断逻辑。传统的嫌疑判断,主要依赖执法人员对具体行为的直接观察以及以其为基础的经验推断。
[2025-08-06]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再审视
被追诉人是否自愿认罪认罚决定了程序从简的合法性及实体从宽的正当性。
[2025-08-05]网络犯罪侦查——互联网上刑事侦查的技术可能性与法律界限
对于刑事侦查部门而言,互联网上的信息是极佳的情报来源,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许多犯罪的痕迹。
[2025-08-04]共犯限制从属性再审视——体系关联性祛魅与理据妥适性质疑
共犯限制从属性说与犯罪构成理论没有对应关系,限制从属性与极端从属性的真正分歧不在犯罪构成理论。
[2025-08-01]如何让刑法酌定减轻处罚条款不再“静默”
《刑法》第63条第2款有关酌定减轻处罚的规定,是法官发挥自由裁量权,针对法律未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给予对犯罪人在所犯罪行可适用的法定刑幅度以下进行处罚的法律根据。
[2025-07-31]以“三个坚持”严格把握行刑反向衔接“可处罚性”原则
行刑反向衔接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法治秩序、实现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60   61   下一页»   共1220条/61页 

版权所有 © 2019-2020 北京于佳祺律师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9052065号-1